沐浴清洗更衣…八宝山殡仪馆入殓师团队

每逢清明,殡葬行业的从业者才有机会走到公众的面前,展示他们工作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八宝山殡仪馆就有多个服务团队,为逝者沐浴更衣、组织策划特色葬礼、对逝者家属开展全程陪伴,这些年轻的“85后”殡葬从业者用真诚、专业的服务,让每一位逝者体面地离去,让每一位生者感受生命的意义。

心语抚慰服务

最管用的话语 别让亲人带着眼泪走

31岁的郭鹏飞从外表看只是个瘦弱的女生。作为八宝山殡仪馆心语抚慰服务队的成员,她的主要工作是接待前来办理业务的逝者家属,如果家属情绪波动过大而不能正常办理业务,她还需要运用心理抚慰技术来安抚家属情绪。

如果有亲人去世,亲属需要在殡仪馆完成确认遗体、遗体告别、火化、骨灰安放等一系列治丧流程,担当起主事的角色。主事亲属大都是直系亲属,他们在确认遗体的时候,情绪波动特别大,常常会痛哭到不能控制自己;在遗体告别的时候,看着眼前的花圈、遗像,往往会悲伤过度不能自拔。但每个治丧环节都紧紧相扣,主事亲属需要完成签字、核对等手续,他们的情绪一直不能自已,会直接导致后面的环节无法顺利开展。

心语抚慰服务团队的工作人员对逝者亲属展开陪伴服务

如何能让主事亲属尽量快速抽离伤悲,理智地继续完成后面的环节,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抚慰的介入了。“您把眼泪擦一下,别让亲人带着眼泪走。”每到这个时候,郭鹏飞陪伴在主事亲属的身旁,会委婉地说出这句话,而几乎每次说出这句话,主事亲属都会在情绪上有相应的调整。

“这句话非常管用,是在我们大量的实践工作中提炼出来的,既能让亲属正视死亡,又能让逝者安静地离开,还可以顺利开展工作。”

郭鹏飞说,如果家属的情绪依然不能自拔,她就会请家属来到心理工作室,简单聊上几句,让他们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看一些平复心情的视频。

郭鹏飞说,一个逝者家庭的陪伴服务往往要持续三到五天,对于她来说,就相当于这个家庭的临时成员,“悲伤着他的悲伤,痛苦着他的痛苦,这是我们的服务理念,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引导家属平复情绪,理智面对和接受死亡这个事实。”

正是因为女生情感比较细腻,捕捉信息能力强,容易建立信任感,因此心语抚慰服务团队的11名成员全部都是女性,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最小的只有22岁。

“我们有时候也会陪着一起哭,尤其如果是小孩去世的那种,但该控制的时候一定会控制,毕竟我们还是需要理性地帮助家属完成所有程序。”

故人沐浴服务

最庄重的洗礼 让逝者干净体面地离开

色调淡雅的房间里,在柔和的灯光和轻柔的音乐营造的氛围里,专业沐浴师为逝者精心清洗全身,让他们在最后一程能够干干净净、更体面地离开。故人沐浴是八宝山殡仪馆近年推出的殡葬服务,30岁的杜超在两年前加入团队,成为了一名沐浴师。

调试水流

为逝者沐浴,并不是简单的清洗。杜超告诉记者,沐浴由两名沐浴师共同完成,从头到脚全部都要精心清洗,耳朵、鼻子、口腔、头发,就连指甲缝也不能放过。“有些久病卧床的逝者,指甲有两厘米长,里面全是污垢,背后也会有褥疮,都需要清理。”如果逝者生前注射液体过多,会有液体从针眼处流出,沐浴师也要用棉花和酒精进行处理,否则会弄脏寿衣,让逝者看上去不太体面。

杜超演示为逝者清洗身体

两位沐浴师会相互配合,清洗身体的时候,一人拉着毛巾,另一人伸进去清洗;擦洗后背的时候,一人侧抱住身体,另一人从后面清洗,不会让逝者的身体暴露在外,也尽量减少对逝者的翻动,让逝者感觉舒服。

杜超演示为逝者翻身

相对生者,逝者的身体较沉,有时候为了修剪和打磨指甲或者仔细清理后背,经常需要保持一个姿势好久不动。沐浴的过程一般持续1小时左右,每洗完一次,杜超和同事都会大汗淋漓,但能让逝者干净舒服地离开,他们觉得欣慰。“人刚出生的时候,父母都会给孩子洗澡更衣,离去的时候,也要干干净净地离开。”

谈起为何当起沐浴师,杜超还有故事。两年前,杜超还是湖北宜昌的一名电子产品销售,因为对殡葬行业的向往,他辞职带着女友来到了北京。2005年,杜超的爷爷离世,“爷爷卧床多年,身上挺脏的,但我们老家没有这种服务,用一个被子一裹就入棺了。”那时候的杜超就感觉到,人应该走得更体面,于是对殡葬行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与逝者告别

两年前,在一个机缘巧合下,杜超得知八宝山殡仪馆刚刚开设的故人沐浴服务正好缺人,于是北上来到北京,从零学起,成了一名沐浴师。实习的时候,杜超的师傅是个女孩,“毕竟我以前从来没接触过遗体,当着同事还敢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是挺害怕的。”等到杜超真正上手的时候,他告诉自己,躺在沐浴床上的,只是没有呼吸和温度的正常人,“小女生都能做,为什么我不能。”就这样,杜超坚持了下来。

杜超说,从事故人沐浴这一个职业,不仅要过自己的心理关,还要过亲朋好友那一关。当上沐浴师之后,他第一个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他对爷爷离世时的那些感受,表示了理解。直到今年过年,他才敢开口跟父亲、姐姐说,让他没想到的是,父亲很淡定,姐姐却表示反对。最难过的是爱人那一关。虽然两年前杜超带着爱人一起来了北京,但一直骗她说自己在台湾街工作。直到去年10月两人准备领结婚证前,杜超才跟未婚妻坦白,“虽然之前我用日本电影《入殓师》铺垫了一下,坦白的时候她还是愣了,不太敢相信,但后来她跟我说,只要我觉得值得去做,她就不反对。”

个性葬礼策划

最无憾的告别 请生者说出对逝者的爱

今年30岁的董子毅是八宝山殡仪馆的金牌主持人和葬礼策划师,前不久他参与策划的个性葬礼“雨细丹青琴瑟和”,首次使用活体蝴蝶在葬礼上放飞,寓意逝者张开翅膀破茧重生,让逝者的亲属感动不已。

向遗体三鞠躬,再上前走一圈,是最常见的告别仪式,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逝者办一场与众不同的葬礼,八宝山殡仪馆的个性葬礼策划团队就提供这项服务。葬礼策划和普通的活动策划最大的不同就是时间紧迫,“后事一般都控制在三五天,所以留给我们策划的时间特别少。”董子毅说,逝者去世的第一天,亲属都是蒙的状态,第二天才会想到要办什么样的葬礼。

策划团队会用半天的时间与家属沟通,了解逝者的人生轨迹,对家庭有什么贡献,然后设计大屏幕的相册、告别音乐,撰写主持词。第三天与家属确定方案,第四天布置场地,第五天就正式实施了。

葬礼“雨细丹青琴瑟和”中的逝者是一位退休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这位教师到边远山区支教的经历感动了董子毅,于是他策划了一个短小的人生电影,将家人、学生和支教山区孩子对逝者的思念展现在银幕上。

在葬礼最后,支教的孩子为逝者带来山里的蝴蝶,向逝者告别。如何让蝴蝶在葬礼的现场飞舞?这难不倒这个年轻的策划团队。他们很快从网上找到了活体蝴蝶,“这些蝴蝶寄来的时候都是用报纸夹着,处于睡眠状态,只要一见光就会复活。”于是,在这场葬礼的最后,数十只蝴蝶迎光飞舞,十分震撼。

完成葬礼策划,董子毅还要担任主持。“做葬礼主持,既要疏导家属情绪,也要控制自己情绪,不能把眼泪洒在告别厅里。”董子毅说,一开始做主持,他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说词的时候自己的眼泪哗哗流,但做的时间长了,他明白主持人要引导好家属的情绪,渐渐学会用音量、语速带出感情,在平静的情况下让别人感动。

八宝山殡仪馆推出个性葬礼两年多来,董子毅已经参与策划和主持了20多场个性葬礼和无数场普通葬礼。“我觉得在最后的告别中,说出心中对逝者的爱,是疏解失去亲人的悲痛的最好办法。”

董子毅说,中国的孩子很少对父母说“我爱你”,而在这最后一次告别中,说出来就没有遗憾了。所以在葬礼中,董子毅都会鼓励逝者的亲属上台发言,表达内心对逝者的情感,激发生者对生命的感悟。

佛徒应该如何举行丧葬仪式

葬仪的进行,应该有诵经、念佛等佛事。但在中国现行的佛教葬仪中,出家人只管诵经,却不是葬仪的主体;因为葬仪中的家祭、公祭等仪式,均委由葬仪社派人司礼,佛事反倒成为一种点缀。

正确的佛教葬仪,除了司礼者之外,主体应该是出家的法师为亡者诵经。参与的大众,均应人手一册佛经跟著持诵。持诵的内容,最好是简短的经文及偈颂,例如《心经》、〈往生咒〉、赞佛偈、佛号、回向偈等,不用唱,只用诵;否则,大众无法随唱而无参与感。然后由法师简单地介绍亡者的生平及其为善、利人、学佛等的功德,并做简短的开示-一则度化亡者超生净土佛国;同时安慰、启发亡者的家属、亲友。

至于家祭和公祭,最好同日举行,因为既然已经全体参与葬礼了,就没有必要另外举行;否则,除了拉长葬仪的时间外,只是显示个人和团体的突出感而已。如果要同日举行家祭或亲友、团体的公祭,则应该在正式的葬仪之前举行。佛化的葬仪应该简单、隆重,前后的时间不需超过一小时,最多一个半小时。至于用中西乐队或仪仗等场面,都是虚荣的铺张,此举对于非佛教徒而言,也许有其慰灵的作用;对佛教徒来说,则反而会扰乱亡者一心求生佛国净土。

自古以来,佛教的丧葬并没有一定的制度。但在中国,有关死者未亡之前的弥留,及命终后的沐浴、更衣、设灵位、伴灵、纳棺、出葬、埋葬、做七,乃至百日等,大致都有它固定的仪式。

真正的“面壁者”

上周,英国《自然》杂志发布2019年全球十大科学人物,北大教授邓宏魁是唯一登榜的中国学者。

  邓宏魁和团队对人类干细胞进行基因编辑,使它们能抵御艾滋病病毒感染,随后移植到了一名罹患白血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上。部分经基因编辑的细胞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了近两年且未引起明显副作用。

  很多人对邓宏魁这样的科学家和研究内容只是“不明觉厉”。科学研究面临的压力也确实难为外人道。特别是一些前沿领域研究,很难确定研究的方向对不对,也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资金,甚至花了精力和资金能不能做出成果也不好说。

  像邓宏魁这样能坐得住冷板凳的实验室潜伏者,撑起了我国科技大国的“脊梁”。他们是“大国重器”背后的人,是真正的“面壁者”。

  据媒体报道,邓宏魁曾跟实验室同事讲,你们是想当一流的科学家还是想当别的,得想好了再来。当一流的科学家,就要全身心投入。

  很多人面壁数十年,去世前也没等到投入心血的研究出成果。

  那篇让邓宏魁登榜的研究成果,今年9月11日发表在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同为通讯作者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教授,是全国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领军人物,在这项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令人遗憾的是,陈虎教授于今年7月24日因病逝世,没能看到论文的发表。

  1994年,陈虎从法国居里医学院学成归国,着力攻克放射病和白血病。2011年,陈虎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我国干细胞研究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正是陈虎教授带领着团队日复一日地努力,默默无闻地付出,才换来了一批批患者的健康,以及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陈虎逝世后,一个病友在贴吧留言:多少病友的天塌了。

  提起“面壁者”,人们总能想起“深藏功与名”的老一代科学家。在特殊年代,他们或者工作在与世隔绝的戈壁、深山,或者潜伏在不知名的小山村,战天斗地,干着“惊天动地的事,做着隐姓埋名的人”。

  本周,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人们送别了半生主持研制“风云一号”卫星的孟执中院士。新华视点微博这样介绍这位老人:孟执中是我国卫星总体和卫星控制技术专家,也是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1979年起他主持我国第一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的研制,任总设计师。1988年、1990年风云一号A、B星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气象卫星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研制成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

  孟执中曾回忆起当年的研究条件:“我刚到的时候没有实验室,也没有一台仪器。我们就住在村子里,农民在这里养猪,人们说我们这群人都住在‘养猪新村’里。”

  其实,除了那些隐姓埋名的科学功勋之外,那些参与了重大科学工程的“螺丝钉”也是“面壁者”。他们中的不少人至今仍鲜为世人所知。

  记者曾采访的四个上海姑娘,就属于这类。20世纪60年代,这四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在青海221厂参与制造原子弹,却一直被“蒙在鼓里”。姑娘们说,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发布时,厂里有一个工作人员十分惊讶,“我们国家还能制造这么厉害的武器?在哪生产的啊?”

  如今,能证明其中一些人参与了当时制造原子弹的,只剩下一张老照片,或者简历上一句隐晦的话。为了保密,四个姑娘的简历上对这一段工作经历的描述仅是“在西宁市500号信箱工作”。尽管这样,现在“老姑娘”还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如今,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今年我们已经送别了30多位两院院士。“面壁者”的继承人能耐得住寂寞吗?

  在一些重大工程现场出现的年轻身影告诉我们,江山代有“面壁者”出。

在上海有哪些殡葬习俗

1。上海殡葬提早进入地球和提早安全的概念,死者在死后被埋葬在49以内,通常称为葬礼。   

2。老人最适合全葬,即葬在老人生日那天。   这表明死者从出生到死亡已经过去,并且已经停止了。生活中没有遗憾。   

3。在黄色日历中显示的黄道季和乙葬日。一般来说,城市更加吉祥的日子可以为幸存者带来幸福。   

4。上元节是农历的第十五天。这是天上官员加持的日子。在这一天,葬礼的牺牲将得到上帝的祝福。   

5。下一个元宵节是农历的第15天。这是水务官员解决问题的日子。在这一天,丧葬祭将挽救罪恶并挽救生命。   

6。大雪是一年中阳刚出生的时候,就像阳光普照,有句俗话说,太阳和月亮都在唱歌。   今天的葬礼可以带来舒适和发展,以及贵族提供支持的吉祥含义。   

7。大寒节是搬迁坟墓的最佳日子。地球恢复生机,阳气逐渐兴旺,这表明子孙后代正蓬勃发展和吉祥。   冷葬也称为干葬和丧葬。   

8,在冬至前的清明,在葬礼的头7天后八天,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习俗,称为习惯葬礼。 。   

9。冬至是中国24个节气之一,与葬礼没有任何习惯联系。   

冬至是一个安静的假期,冬至开始有一个健康的好时机,冬至补品,春天打老虎。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公告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及其托管的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上海市宝兴殡仪馆和上海市益善殡仪馆等4家单位均系上海市民政局所属自收自支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本市市区的殡殓服务、火化服务及相关延伸服务。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和《上海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办法》(沪府发〔2004〕4号),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现面向社会招聘有志于投身殡葬服务事业的人才。
一、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品行。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踏实。
(三)具有符合报考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四)身体健康,具有正常履行所聘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符合报考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招聘岗位、人数及具体条件
岗位具体聘用要求、资格条件等,详见附件《上海市2018年事业公开招聘简章》(以下简称《招聘简章》)。
注:外省市社会人员,须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一年以上(在有效期内)。计算截止时间为2018年8月3日。
三、报名办法和要求
(一)报名时间
2018年7月20日8时——2018年8月3日16时。

(二)报名方式
本次报名采用邮寄的方式,应聘者将报名所需材料以中国邮政挂号信形式邮寄至上海市徐汇区文定路81弄1号楼5楼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 人事教育部收。报名材料电子版同步发送至指定邮箱(fisrjbzp@163.com)。
(三)报名所需材料
1、《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2018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名信息表》原件(见附件一)
2、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正反两面)一张
3、个人户口本复印件(首页和个人页)
4、外省市社会人员个人上海市居住证复印件(正反两面)一张
5、个人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6、个人获得荣誉证书复印件
7、近期正面免冠正装2寸彩色照片两张
报名实行告知承诺制。报考人员对提交的信息和材料的真实性负责并须作出承诺,如因个人填报信息失真、不符合报考条件产生的影响和后果,由报名者本人负责。
(四)资格审查
每名应聘者限报名应聘一个岗位。考聘工作小组根据收到的应聘材料,按照《招聘简章》中的报考条件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者方可参加笔试。
四、考试方式
(一)笔试
1、笔试内容:《基本素质能力测试》
2、笔试时间和地点:另行具体通知。
3、笔试满分100分。笔试设最低分数线,笔试成绩未达到60分的,不具备面试和递补资格。
(二)面试
1、根据笔试成绩,按1∶5的比例组织面试。未进入面试的考生,恕不另行通知。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的方式进行。
2、经笔试、面试后,按4:6的比例计算考试总成绩。
3、本次公开招聘总成绩低于60分者,不具备递补资格,不纳入本次拟录用名单。
五、体检
由中心统一组织,到本市具有体检资质的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考生未在规定的时间参加体检,视为放弃。
六、考察
由中心牵头,用人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面了解被考察对象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自律意识、能力素质、工作态度、学习和工作表现等,对考察对象进行资格复审。
七、公示
综合考试、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人员。对拟聘用人员在21世纪人才网、市民政局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监督,公示期为7天。
八、其它
应聘人员一经录用,其工资、奖金和社会保险等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谢老师
联系电话:64278569
监督电话:64278534
联系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文定路81弄1号楼5楼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 人事教育部
邮箱:fisrjbzp@163.com

上海海葬费用是多少

再过不到一个月,上海市民周先生便将前往吴淞口,并随船将已逝父亲的骨灰撒入大海。
“为了遵照父亲的遗愿为他实施海葬,咱们已经等待了半年多。”他的父亲于2017年夏天逝世,亲人期望能在冬至前后为其海葬,但受气候影响,冬季并没有海葬,于是便预定了本年4月份的海葬时刻。“父亲生前就很喜爱大海,期望咱们能将他的骨灰撒入大海。”他说。

上海海葬费用是多少
上海海葬费用是多少

3月24日,汹涌新闻记者从上海沿海古园举行的“2018年上海市海葬公祭仪式”上获悉,到2017年末,上海已有4万余具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上海户籍逝者海葬补助规范本年进步至4600元。
不过,跟着参与海葬人数的逐渐添加,当时海葬安排运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闪现。比方:飞行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受气候影响,船次运能与群众需求对立日益突出等问题,海葬者家族的均匀等待时刻仍需半年左右。

上海户籍逝者海葬补助规范进步至4600元
3月24日,以“魂归大海 生命恒远”为主题的2018年上海市海葬公祭仪式在上海沿海古园举行,活动由上海市殡葬管理处、上海市殡葬效劳中心、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主办,上海飞思海葬效劳部和上海沿海古园承办。众多海葬者家族及关怀海葬的市民齐聚沿海古园,一起思念撒海祖先。
“我母亲于2003年逝世后就实施海葬了,咱们已接连11年来参与海葬公祭日活动了。”来自上海徐汇区的沈女士通知记者,母亲在生前就通知他们几个子女,期望自己逝世后可以海葬,为国家节省土地,在子女不同意后,还屡次做子女的思想工作。后来,他们遵照了母亲的遗愿,将她的骨灰撒入了大海。“母亲的挑选对咱们的影响很大,我今后也会考虑比较节地生态的殡葬方法。”沈女士说。
汹涌新闻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为节省土地资源,促进殡葬改革和推陈出新,上海从1991年开端举行骨灰海葬活动,是全国率先推广海葬的省市之一。来自上海市殡葬效劳中心的数据显现,自1991年3月19日上海举行初次海葬以来,到2017年末,上海飞思海葬效劳部已共计举行了357次海葬活动,共有40520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有33264户家庭、162784人次为海葬者送行。
1999年,上海市殡葬效劳中心建立飞思海葬效劳部,专门受理海葬事务。同年,上海实施海葬奖补政策,对挑选海葬的上海居民,每具骨灰补助家族150元,2007年将补助规范进步到400元,2012年又进步至2000元(1000元用于6名随船家族的车船效劳等费用,1000元直接奖补给家族)。
本年,上海进一步进步了本市户籍逝者骨灰的海葬补助,将每具骨灰的补助规范从此前的2000元进步至4600元。其间,3000元直接补助给逝者家族,别的1600元提供家族参与撒海所乘坐的车、船费(最多6人,包含稳妥等费用,也包含托付海葬部代撒骨灰的费用)。
受气候影响,每年仅三个月可海葬
“受气候影响,现在,上海仅有4月、5月、10月三个月,可以举行海葬活动,而即便在这三个月里,如果遇到不适合海葬的异常气候,也只能改期。”飞思海葬效劳部副总经理刘维斌通知记者,在上海,6月-9月多飓风、雷雨等强对流气候,11月开端便长时间迷雾,一直到3月份开春,气候才会逐渐好转。
为保证飞行安全和削减航次的暂时改动对家族出行带来的影响,现在只能使用4、5、10三个月进行海葬,适航期有限。因而,海葬者的等待时刻,一般需求半年左右。“为便于安排运能,咱们也会建议,上半年逝世的可以预定鄙人半年,下半年逝世的则可以预定在第二年上半年。”刘维斌说。
除了适航期有限,等待时刻较长外,本年来,飞行安全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当时,上海实施的是家族随船出海撒散骨灰的海葬方法,海葬航线主要为吴淞至长江入海口,因为长江口航道布满,各型轮船数量多,跟着航次的添加,保证海葬活动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此外,因为当时适用海葬的船型主要为客滚船,跟着上海隧桥建造的加快,客滚船只逐渐削减,可以和谐用于海葬的航班总量不足,导致前几年预定参与海葬的等待时刻到达1年以上。不过,近两年,通过优化航次、挖掘余量等,等待时刻已缩至半年左右。
据刘维斌介绍,近年来,跟着市民观念的改动,挑选海葬的也越来越多。“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基本上呈现出线性平稳增长的趋势。”他说,2012年,上海共有2000多具骨灰撒入大海,这一数据到了2017年,已增至3400多具。到现在,2018年的预定海葬量已超越2000,预计全年海葬量将超越2017年。

为何要人死后吃豆腐饭?

参与过葬礼尤其是农村葬礼的人,大多数一定都经历过吃豆腐饭这一素宴,可是关于这个习俗是如何构成的,却都不太清楚。 豆腐饭,亦称“豆羹饭”,是一种流行于江浙沪民间的丧葬习俗。丧葬完毕后,丧家要举行酒席,雅称”豆宴”,酬报前来参与葬礼以及以现金、什物等方式助丧赙奠的人,被请者一般不得回绝,不然会被认为是”失礼”。

为何要人死后吃豆腐饭?
为何要人死后吃豆腐饭?

曩昔这种酒席一般为素席并以豆制品为主,这以后逐步变异,好菜甘旨之丰几可比较喜庆之宴,专一碗豆腐羹必不可少,所以照常称为豆腐羹饭。 相传,战国时有个人叫乐毅,对爸爸妈妈十分孝顺。他的爸爸妈妈喜欢吃软食,乐毅便用黄豆制成豆腐供爸爸妈妈食用。爸爸妈妈每天食之,活得很长命,所以在爸爸妈妈去世后,乐毅请参与送葬的邻居们吃豆腐宴,祝愿大家健康长命。 另一个由来传说,西汉淮南王刘安崇尚神仙之术,天天服豆,希望能长生不老。在这其间,他发明了制造豆腐的方法。

后来他的父亲病逝,依照其时的礼仪,三日之内须停厨熄火,所以刘安连吃三天冷豆腐。 旁人见他把一团团洁白的东西往嘴里塞,不知道那是仅仅豆腐,认为他吃的是什么凤髓羊酪,遂说他不守礼节。刘安所以在三日小殓后举行素席,答谢各方来吊来宾,席间特备一道冷豆腐,说破真情。从此,孝子居丧多以豆腐为冷食,而成殓后以豆腐答谢吊唁来宾的习俗亦由此构成。 还有一则流传于江淮的民间说法称,从前有一位阿公分给三个媳妇各人一升黄豆,大媳妇和二媳妇带回去吃了,三媳妇则把黄豆种在田里,将结成的新豆收下来。

如此过了三年,三媳妇积累了许多黄豆,阿公也因而称誉三媳妇精干,让她主持家务。三媳妇用黄豆磨成豆腐,烧了许多可口的菜贡献公婆。阿公快乐地说:”我百年之后,你们用豆腐供我。”阿公身后,子媳就用豆腐做菜供奉。此事传开后,逐步构成办凶事吃豆腐饭的习俗。

老人后事如何准备

老人后事如何预备

1 请礼宾。

白叟丧事繁琐。除了自家伯伯、叔叔帮助点拨外,即便自己头脑再清醒,也还有必要请“礼宾先生”(在红白喜事期间给他人帮助处理事务的人)帮助照料,防止无条理的乱忙,这样才好把凶事办得有条不紊。

老人后事如何准备
老人后事如何准备

2 处理逝世证。

假如白叟在家过世,则首先到大街(以前称农场)医院出具逝世证明(逝世鉴定书),再到村委会签字盖章,证明事实,然后到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开具逝世证。
处理逝世证时,一定要带齐白叟的身份证、户口本等有必要证件。

3 丧宴预备。

白叟过世之前,临终守候的都是自家人,自己做的自己吃,饭菜能够随意一点。逝世之后,来的亲朋好友大量来到,女儿们要陪着哭丧,儿子们要忙外面的事。为报答吊唁的客人,饭菜必定要丰盛一些。即便有几个能干媳妇也不可能忙得过来。以下四种方法:

A 正席、便饭都在饭馆,宵夜在家。媳妇们只做宵夜,能够不请厨师。这是最省心,也最用钱的一种。要注意的是饭馆不做宵夜,客人的宵夜问题有必要自己在家处理。
B 正席在饭馆、便饭在家。这种状况可能要请厨师。假如在饭馆里款待客人(用正餐),则厨师只在家里做便饭及宵夜。所需的米、油、鱼肉、调料、碗筷杯、煤球、煤气等就只依据吃便饭、宵夜的人数来收购。
C 请厨师和帮厨,正席、便饭都在家做。请邻近的厨师、帮厨、打杂人员,向邻里借桌子、板凳、脸盆、饭碗、菜碟、锅铲、菜刀,用树木、油布搭丧棚……等等。
D 请“家宴一条龙”是一种比较省心的方法,工作办完后按正席、便饭宵夜的桌数核算,付出辛劳费。

4 报丧。白叟亡故后应向亲威、朋友报丧。报丧分为三种方法:一是登门报丧,旧时常用于向白叟的娘家人报丧。二是电话报丧,如今通讯兴旺,亲威朋友一般都会体谅丧户,接到电话即会前来吊唁。三是刊登仆告,在报纸上散布追悼会日期,首要用于社会名流,外交规模广泛,而子女又不太了解的。
依据国家规定,直系亲属去逝员工有有一天丧假。子女在向工作单位请假时,也相当于在向单位报丧。单位领导知道后,应代表单位前往吊唁。

墓穴缔造
1 如今大一点的宗族都做有祠堂,祠堂后建有一些安放骨灰盒的格子。这样就省劲多了,只须将骨灰盒放入其间,做一块相应大的石碑,用水泥砌封就能够了。
2 假如有爸爸妈妈一方先逝世,原先就预备爸爸妈妈合葬,留下穴道的,只须翻开墓穴,放入骨灰盒,再砌封起来。
3 假如缔造新墓,应挑选当地、朝向,请神汉写方单,烧香祷告方可开建。建新墓时能够考虑为尚健在的一位白叟留下一个穴道。一起还要考虑周围,特别是前边,要有一点的空当地,便于烧香、叩头。
4 石碑假如没有时间做,能够在来年的清明之前完结。

上海白事服务内容

建立殡葬服务一套完整管理体系。我们本着便民、利民、助民的宗旨,全面为丧家提供24小时人性化的殡葬一站式服务,为您策划安排帮助从注销全市户口到骨灰安置全过程所需操办的一切事宜, 我们将真诚提供价格公开、反应快捷、收费合理、服务到位、文化先进、市民满意的完善的殡葬服务,从而真正解除广大市民的治丧烦恼。 我们一直提高殡仪服务的管理与服务水平,认真学习兄弟单位与国外的殡仪服务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努力打造一个市民首肯接纳的全新殡葬服务中心。服务事项:

1.办理死亡殡葬证 
2.安排接遗体时间及车辆 
3.上门布置灵堂 
4.遗像放大 
5.预定追悼会时间及礼厅 
6.策划布置追悼会礼厅, 
7.选购寿衣、垫盖被 
8.选购花篮、花圈 
9.选购寿碗、奠酬 
10.选购骨灰盒 
11.预定大巴、丧宴(豆腐饭) 
12.代写横幅挽联 
13.录像拍摄及制作光盘 
14.代办公墓 
15.代领骨灰或陪同亲属领灰 
16.道场、佛事、追悼礼拜

赛龙舟,话端午

赛龙舟,话端午

上海市龙华殡仪馆的全体职工在这里恭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相传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遭到流放的屈原听闻秦军攻破楚国首都。万念俱灰的他选择以身殉国,自沉汨罗江。江边的百姓害怕屈原的遗体被鱼虾所食,纷纷向江中倾投米肉,后来便形成了包粽子的习俗。

古老的民族诞生动人的故事,动人的故事也在浸染着古老的民族。尽管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很多种,因为屈原高洁的品格,人们更愿意去相信屈原的故事。所以2000多年来的每一个五月初五,人们用一个个香甜精巧的粽子,纪念伟大的诗人,传承美好的精神。

龙舟
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之一。早在屈原的故事之前,吴越等地的居民就已经形成了龙舟竞渡的习俗。这一原始的竞技活动因为屈原的投江增加了“屈子投江,民众竞舸拯救”的情节。历经千百年传承与发展,这一活动成为了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竞技活动。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系五彩绳、挂香包、挂艾草、饮雄黄酒、避五毒等特色民俗,这些民俗皆因端午时值南方的仲夏,炎热与潮湿使得蛇虫繁衍,疾病多发,人们用这些方式祛病驱邪。

这些庆祝活动凝聚成了丰富多彩的端午文化,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千年传衍,古老的节日成为崭新的中国国家名片,与日益增长的中国国家影响力一起,传播到海角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