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扫活动为什么要净手?

祭扫活动中,为什么要净手?

洗手的重要性西方直到十九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细菌理论才被普遍的接受。但是反观中国,虽然古人不了解细菌的理论,可是从上古时期开始,沐浴盥手的重要性就在礼仪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洗手的礼仪称为沃盥礼。卧罐里的普遍使得中古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欧洲在文明与卫生程度上显著性的拉开了差距。

两千六百多年前,晋文公就曾经因为祭礼中洗手,不符合沃盥礼被夫人一通臭骂,差点引发了外交事故。当时晋文公洗手后,把水甩到了秦国的公主他的夫人怀莹身上。怀莹因此大怒,说,我是秦国的公主,秦晋门当户对,你凭什么看不起我?晋文公吓得赶紧道歉。可见啊洗手的首要目的固然是为了去垢。就像王充曾经说过的那样,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但是进入礼仪洗手也是为了表达足够的尊重。传统的四时之祭。主人以下举行祭礼之前的三日,便要开始斋戒沐浴,这就是以去垢的形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尊重。也希望通过沃盥之礼,祈祷祖先的亡灵,保佑后代的健康和幸福。我们会看到,在传统的祭礼现场洗手的区域是专门辟出的,也有专门洗手的礼器。

盥这个字形很直观的反映出古人洗手的样子,就是两只手在上方用水交流。下面有一个接水的器皿,那个浇水的东西就是匜,接水的器皿通常是盘,完整的沃盥礼仪是这样的。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受巾。也就是最终要擦干净双手,再开始实行祭礼。

在古人看来,祭祀这类的大事,要非常虔诚的表达诚意,有斋戒(三日、一日)的传统。这在现代生活中,显然不能够达到,所以我们一般在拜祭前,以净手的仪式来替代。

时至今日,很多年轻人对于祭祀的仪式和内涵也有许多新的理念和想法。时代在发展,传统在变革,无论形式如何改变,思念如故。祭祀是为了表达一种怀念、敬畏之情,首重内心。